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班子成员和参建员工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勇于挑战,敢为人先,在组织施工队伍战断层、斗涌水、攻溶洞、治岩爆的同时,做出了“保护生态,防污降噪,绿色施工,扛起企业社会责任大旗”的庄严承诺。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环保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完善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体系;组织全体参建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周边绿化;采用沉降法严格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坚决按照国家标准排放;在施工场地、拌和站、碎石场配置防尘设备,在弃砟场设置挡墙……“熙熙攘攘的游客在景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却浑然不知我们就在他们脚下打隧道呢。”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笑呵呵地说道。 用事实说话。指挥部不仅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隧道打造成绿色工程。青云山隧道让集团打了一场翻身仗,当之无愧地成为铁路建设领域的品牌工程。 “宁化、清流、归化……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如梦令·元旦》是毛泽东在1930年转战行军中所作。8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在武夷山下,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不仅让铁路建设工地“风展红旗如画”,还保持了周边山水草木风景如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廖坊水库漫流区域的大面积湿地,集团申请改变原先的路基填筑设计,采用“以桥代路”的方法。大桥竣工后,集团又组织施工人员把填筑便道的10万立方米土石方从水库里挖运到别处,保障了水库珠蚌的生长和“农家乐”旅游业的开发。 “‘大建设不忘大保护’的成功实践,打造了绿色环保工程——向莆铁路。”向莆公司副总经理陈火荼欣慰地说。在向莆铁路各工点,施工队伍驻地和梁场、铺架基地被建在荒滩上,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修建施工便道时,原有植被不是被铲除而是移植;弃砟场实施复垦、植被恢复或挡护;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被“打包”运往别处处理;竣工后,重新平整施工场地,恢复地貌,播撒草籽;用燃油、燃气供暖供水,减少煤炭使用,避免大气污染……不一而足的环保措施,为闽赣大地留住了蓝天、绿草、青山、碧水,让融入山水的向莆铁路成了一条“看不见”的钢铁大道。 如果说,向莆铁路与闽赣大地的自然景象融为了一体;那么,向莆铁路建设者则与当地政府和民众融为了一体。 支援铁路建设,闽赣两省地方政府和民众有着光荣的传统。当年鹰厦铁路建设时期,一场支援铁路建设的运动在沿线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仅当地组织的农民志愿筑路工就多达10万之众。“不是我们支援铁路,而是铁路支援我们。”这是当时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又在向莆铁路建设工地上重现。 向莆铁路建设大军一进点,沿线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在征地拆迁、物资地材、劳务用工以及粮食、蔬菜、肉类和生活用品供应上,一律实行“特供”,施工单位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供应。“我们就是要做到让建设大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篮球比分直播:重点项目领导 小组办公室主任龚友群的话语铿锵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