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是中共武夷山党组织创建80周年。本文着重从由中共崇安县委领导的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的创建发展史为题,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的内涵,阐述武夷山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的重要地位。
崇安苏区是闽北苏区的发源地。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在1927年7月的大革命后期,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崇安县委先后领导了闽北革命史上最早有纲领有组织的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农民武装暴动。接着,崇安县委在闽赣边等地领导了以东坑为中心的铅山农民暴动和以松溪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闽北迅速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为创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奠定了基础。1930年5月1日,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光荣诞生。县苏维埃政府设立人民、土地、军事、裁判、经济、财政、教育、文化等7个委员会和1个秘书处。随后在崇安大部包括建阳北部、浦城西部和江西上饶、铅山、广丰南部的广大红色区域相续建立了18个区苏维埃政府,234个乡(村)苏维埃政权。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武夷山坑口诞生,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发源地。这年9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坑口迁到大安。闽北苏维埃政府在大安建立党校、军校、列宁师范学校,建立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开办苏区工业,设立苏区商业和对外贸易,建立苏区银行和制币厂。大安成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
崇安苏区是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将闽北崇安苏区划归赣东北苏区。1931年7月,方志敏指派黄道从赣东北到闽北任分区委书记,加强闽北党的领导力量。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两次亲自率红十军进军闽北苏区作战,重创了闽北敌军的主力,解除了闽北苏区的军事危机,巩固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开创了闽北苏区的鼎盛时期,包括福建的崇安、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的铅山、上饶、广丰、资溪、贵溪、金溪,浙江的江山、龙泉、庆元边缘地带,纵横三百余里、人口五六十万的广大地区。
1932年11月,经党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改为闽浙赣省委。12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苏区也正式改称闽浙赣苏区。崇安苏区是这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1931年5月,中央苏区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自率领下,开辟了建(宁)、泰(宁)、黎(川)、贵(溪)革命根据地,把中央根据地的火种播到闽北根据地的贵溪。1932年10月,闽北红军在邵武与中央红军会师。1933年初,红十二军和闽北红军联合攻占光泽县后,闽北(崇安)、赣东北和中央苏区连成一片。
这年4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为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决定将闽北(崇安)苏区从闽浙赣省分出,划归中央苏区。5月,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建黎泰苏区合组为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五个省委之一的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当选为中共闽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闽赣省革命委员会25位委员中,有7位委员是闽北苏区党政军负责人。当时,以崇安为中心闽北军分区管辖的闽北红军独立师、闽北军政教导大队、闽北赤警团、崇安独立团、崇安赤卫军等武装编入闽赣省军区序列。7月,闽赣省委根据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在黎川组建红七军团,崇安(闽北)红军1800余人,被编入红七军团二十师,粟裕任师长。自此,崇安(闽北)红军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序列,直接受中革军委领导,担负中央苏区东北大门的作战任务。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集中10万兵力进攻崇安苏区。1935年2月,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出大安,转入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至此,崇安苏区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
从此以后,崇安由苏区转为游击根据地,尔后也一直是闽北革命的中心,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篮球比分直播:委和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机关的所在地,在党的领导下又胜利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任务,是个“红旗不倒”的县份。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一页页壮丽史诗,都渗透着革命先烈的殷红鲜血。武夷山“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据史料记载,在革命战争时期,崇安老区有1.2万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许多英雄的武夷儿女血洒沙场,全县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2838人,其中县团级以上有29人。崇安人民为支援革命战争被国民党杀害的有3.47万人,饿死的3.28万人,被迫背井离乡的4184人;全县被毁灭的村庄549个,民房84372间,11820户人家成为绝户;被荒废的耕地177000亩,茶山33900亩。崇安老区人民为支持中央苏区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杨永华 为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责编:陈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