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爆炸以来,社会上疯传瑞海公司水很深,有深厚“背景”。现在据调查看,公司实际控制人于学伟和二股东董社轩等人,的确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有背景,使瑞海公司敢于恣意妄为,但最后爆炸发生了,以害人害己收场。这是对“背景”的一个绝佳隐喻。

于、董二人现已被警方控制,他们自己也不讳言背景深厚,但有多深,“上面有人”达到了哪一层级,目前还有待调查与澄清。当然,他们打通了公安、消防、安监、港口、海关、海事、环保等诸多监管部门,让一个大型危化品仓库违法违规运转起来,这是事实。

“背景”是一个说法、一种现象,有背景意味着能办事、办成事,而没有背景则似乎意味着办事难,甚至此路不通。社会上曾经热议的民企“原罪”,就是指它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背景,可以取得其他人不易取得的行政许可、资源与机会。有了关系和背景,孩子可以上名校,可以交通违法后免于处罚,可以无理打赢官司。

这当然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其要害是对法律、制度的消解,让有背景者享受超级特权。有背景,可以占有稀缺资源;有背景,使游戏规则形同虚设,还可以让禁止性规定给个别人大开方便之门。看似仅仅做生意、发横财,顶多让他人妒忌,但正如瑞海公司暴露出来的,破坏了市场、法治规则,真正的危害是巨大的,决不是发财这么简单。概括地讲,背景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奇怪的是,我们社会似乎对“背景”横行见怪不怪,除了无奈,其实还有几分欣羡。一说某企业“有背景”,很多人表示恍然大悟,仿佛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通了。市场、法治,这些代表社会进步的制度文明,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的呢?以“背景、关系”解释社会运转的逻辑,这是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思维,不罕见,也极其不正常。“有背景”,破坏了游戏规则,很多人却从不愤怒,通常可能只怪自己背景不深。仗着背景,公开炫耀者有之,被刮目相看者有之,还有领导干部主动趋奉有背景者。背景成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适用的通行证,威力强大。

背景横行不是没有后果,瑞海公司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反面教材,更是一个隐喻。瑞海公司有背景,使各监管环节被架空,最后一炸惊世。背景呈现的并不仅仅是攀附权力,更意味着权力失范,不仅一些身居要职的人滥用权力,而且权力还被其他人盗用和借用。权钱交易、垄断资源,也架空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邪恶和不义在规则边缘疯狂生长,极端的情况,便是带来血的代价。普通人的平静与无奈只是一时表象,内心其实积累了巨大的不满。背景是社会毒瘤,也是定时炸弹。

背景扭曲了我们社会的观念和习惯,这种观念必须矫治,而一切的前提,是真正让人们能够从内心确信规则运行畅通,没有灰色地带,按规矩做事才能获益。总之,要彻底把背景驱除于社会运行的逻辑中,让公平、公正、公开的力量彰显。

瑞海的戏码都不新鲜,如此行事的企业恐不少,查清瑞海的问题,更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清除病灶,防患于未然。

深夜里的一场爆炸,将瑞海公司的“神秘控制人”推向前台。新华社调查发现,曾任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的于学伟,是瑞海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55%股份,股份由妻子的表弟代持。董社轩是瑞海公司二股东,通过高中同学舒铮持有公司45%的股份。董社轩证实,其父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

真相开始一层层剥开,尽管仍是局部的、残缺的,但已让人黯然与悲怆。从成立一家公司到获得危化品经营资质,瑞海公司用一年半时间,走完了所有该走的流程,拿到了所有该有的认证。如此神通,诀窍何在?是关系学。董社轩说:“我的关系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于学伟的关系主要在安监、港口管理局、海关、海事、环保方面。”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拼关系的背后,无甚新事,仍是拼爹或拼权力。环评民意调查,神奇的“没有反对意见”,于学伟和董社轩是如何摆平的?瑞海公司拿到安评报告稍有曲折,由于危化品仓库离小区太近,不合规定,第一家安评公司“安评做不下来”。“于学伟说别管了,他来弄,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如此长袖善舞,节节制胜,难道没有猫腻?

不按套路出牌,不把法规放在眼里,奉行摆平思维的于董二人最终点燃了爆炸的引线。而那些被摆平的人,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有个细节不得不提,董社轩说:“公司成立时,我去找的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说想做危化品仓储。当时我把天津市化工设计院给设计的改造方案这些材料都拿了过去,很快消防鉴定就办下来了。”如果此说属实,就该按图索骥,追查下去。此次爆炸,天津港消防人员死伤惨重,留下一个个残破而哀恸的家庭。如果那名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当初丁是丁卯是卯,其手下这些兄弟或能逃过劫难。

悲剧已经发生,时光不可倒流。但是,这起爆炸最让人庆幸之处或在于,它将拆掉另一个隐形炸弹的引线。涉事氰化钠供货商——河北诚信公司,位于石家庄元氏县,其西侧就有学校、卫生所,距离在600米以内。附近还有多个村庄,该企业有没有进行安评?如果有,又是怎么通过的?

从报道看,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水确实很深,不过,真相总会大白。在舆论关注和调查组追查之下,接下来会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比如,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制度缺陷,监管乏力,抑或机制空转,其中可能不乏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当然,还可能涉及天津港管辖权之讨论,以及央地责任之认定。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表态说:“只要涉及事故原因、事故责任的,不管涉及谁、不管有什么背景,都要查清、查细,一查到底。”公开承诺,不只是给公众吃定心丸,还有更深沉的用意在。

不管真相有多少,都应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出来。要知道,瑞海的戏码都不新鲜,如此行事的企业恐不少,查清瑞海的问题,更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清除病灶,防患于未然。

【那些处在火场前线的消防官兵们的牺牲令人痛心;但如果堆积这种死亡风险的,是权钱勾兑下的安评、消防监管走过场,那这更让人难以承受。】

天津塘沽爆炸后,涉事的瑞海公司就被推向了舆论风口。昨日,新华社起底瑞海公司政商关系网:于学伟为实际老板,在瑞海公司筹划过程中,将天津港原公安局长之子董社轩发展为大股东,后者承认靠“关系”通过安监、消防审核。

这些天,被爆炸刺痛的民众,或街头献花,或撰文悼念,为那些逆火而行的消防员痛悼,为在灾难中无辜罹难的百姓致哀。而在114人牺牲、65人失踪的灰色背景下,爆炸的危化品仓库是怎样通过消防鉴定的,备受舆论关注。瑞海公司方面自揭其丑式剖白,则揭出了个中内幕,也让那些消防官兵的牺牲变得愈显悲怆。

一般而言,获取危化品仓储资格,要通过消防鉴定、规划审批、安评、环评等一系列程序。如果说,安评关注的是一个项目的总体事故风险,那消防鉴定与监管,就更直接地对应着消防员的人身安全。事实上,即便是一般仓库,对消防安全的规范、预防与执行都有着较高要求,更不要说是危化品仓库了。危化品具有易腐蚀、爆炸、助燃等性质,对其消防安全要求往往更高,对于如“粉尘浓度”、“液化气浓度”、日晒强度、气压力度、化学热源等隐患也需要更精细的技术系统侦测。

但从瑞海公司高层靠“关系”通过安评、消防鉴定的表态,我们可窥知,经营危化品需要的程序与标准限定,或许早已在权钱勾兑中被消解殆尽了。虽然,对瑞海公司的消防鉴定,消防部门出具的意见书显示“该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合格”,但从董社轩的说法看,这其实只是走过场。

他说:“我的关系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于学伟的关系主要在安监、港口管理局、海关、海事、环保方面……很快消防鉴定就办下来了”,这一句“关系”,就言明了瑞海公司包括安评、消防鉴定等能蒙混过关的潜在因由——在其顺利过关的背后,就是“拉关系”“资源置换”的暗流涌动。

如果最后的调查坐实了其消防鉴定、安评等环节就是通过权钱勾兑实现的,那这对那些牺牲与失联的英雄,实在太过残酷。

权钱勾兑、政商资源的交织,架空合法程序、违规通过消防鉴定的时候,也往往是危机四伏、漏洞百出的时候,看似顺风顺水,实则左支右绌。最终,一声爆炸,将这些勾兑曝光,接受法律的考量。

毋庸置疑,那些处在火场前线的消防官兵们在不测的危险中“逆行”,堪称英雄,他们的牺牲令人痛心。但如果堆积这种死亡风险的,是权钱勾兑,消防官兵们则充当着无辜承受者,这更让人难以承受。

李克强总理16日部署“8·12”爆炸事故救援处置工作时说:这起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章行为,一定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而昨日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说,对于被控制的瑞海公司负责人,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有什么关系,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袒护,绝不姑息。在此也希望,事故中牵涉的安评、消防监管等环节的猫腻也能尽快揭开,依法追责。

在发展速度和城市安全之间,在经济效益和百姓安居乐业之间,孰轻孰重?这本来不应该存在任何选择障碍,遗憾的是,总有人无视生命与安全,总有人心存侥幸蒙混过关,总有人为了人情、利益铤而走险。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震惊全国。截至8月18日上午9时,共发现遇难者114人,失联人员57人,住院治疗692人。

跟冰冷的数字比起来,让人震撼的是那些发自事故现场的图片——数千辆整齐停放的轿车被烧得只剩“骨架”;诸多集装箱、货物被炸得变形、堆积成山;爆炸中心点出现明显大坑,坑内“积水成湖”;距离现场不足千米的居民小区玻璃全部被震碎,屋内一片狼藉……

事故发生已有一周,救援还在继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以往的矿难,生产企业着火、爆炸等事故相比,瑞海公司的此番事故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忽视安全生产的教训和代价,让整个天津港甚至整个城市有了“切肤之痛”——上百个家庭失去了亲人,还有几十个家庭等待着失联的亲人;数百户居民的家被炸得七零八落,有家不能回;诸多企业的货物受损;还有危化品泄漏对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威胁。

事故的具体原因有待调查,同步的反思也在推进。比如对危化品的管理,我国有专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中对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诸多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危化品生产、储存之处与居住区、商业中心、公园、饮用水源、水厂、河流、湖泊等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危化品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应当会同工信、环保、公安、卫生、交通、铁路、质检等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发生危化品事故后,立即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对照一下,涉事企业也好,地方监管部门也罢,这些要求和规定做了没有?做到位了吗?

一说事故,“海恩法则”总被提及——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但现实当中,一些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部门及人员,并没有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没有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角度,高度提防、防范可能危及城市安全、公共安全、百姓生命的安全隐患。一起起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并未挡住下一次事故的到来。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在发展速度和城市安全之间,在经济效益和百姓安居乐业之间,孰轻孰重?这本来不应该存在任何选择障碍,遗憾的是,总有人无视生命与安全,总有人心存侥幸蒙混过关,总有人为了人情、利益铤而走险。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警钟震耳。而这显然不是一家企业、一座城市的问题,所有地方和企业都该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安全是“1”,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再漂亮的经济数字,都没有意义。

安全发展,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和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各类隐患排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整改,形成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安不安全不能靠拍胸脯,要按科学办事、拿行动说话。

一周来,天津港爆炸事故牵动举国上下的心。“头七”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向那些逆火而行的消防员致敬,向那些罹难的普通人致哀。

发布会上传来最新消息:遇难者114人,57名失联者还未找到下落。我们期待,加快搜寻和DNA比对,给公众更加确切的信息,让死者得以安息。我们期待,不管是“编内”还是“编外”,那些义无反顾投身火海的英雄们都能配享光荣。我们也期待,找到事故原因、彻查事故责任,让“安全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基本也最踏实的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目前,国务院调查组已经开始工作,涉事企业负责人也已被控制。不管是事故处置、信息发布还是隐患排查,唯有落实在行动上,才是真正“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也才能给公众最牢固的安全感。

对社会而言,“头七”也是一个心理节点。在最初的冲击过后,可以有更多思考,让义愤的言辞化成理性的审视,以建设性的态度把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弄清楚。同时,也可以有更多耐心,相信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行动。

不必煽情,也不避感动。事故后,消防员侠骨柔肠的遗言、义无反顾的背影,让人动容。私家车主提供免费服务、志愿者在医院忙碌、献血点排起长队……褒扬这些正能量,促进“共同体意识”,也能让每个人更为安心。

不仅是天津。同样是在8月12日,陕西山阳的山体滑坡,造成12人死亡、53人失踪。在这个“头七”,我们一起祭奠,彰显生命的尊严,记取安全的责任。

  雷振岳

8月18日上午9时,滨海新区举行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集体悼念活动,分别在6个不同地点举行。18日上午,设在开发区特勤五中队的消防官兵英烈灵堂举行了悼念仪式。牺牲战士家属及市民群众前来吊唁,祭奠消防英雄。

此刻,我们的心非常痛,为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消防英雄、无辜群众,此外还有财物损耗、对全国人民造成的情感撕裂、“间接创伤”,等等。我们无法到现场对死难者家属进行及时安慰,唯有通过祭奠、泪水,释放我们的追悔、惋惜,并以此提升防微杜渐的灾难意识。

在“快时代”、“快发展”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当下,我们千万不能过分陶醉在物质狂欢和“货币欣喜”中,而忘了“慢发展”:等等灵魂和淡定心态。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追求过分的物质辉煌,而将最起码的职业操守、道德底线、安全底线扔到一边,更不能因为在风和日丽中停留太久,而失去了对灾难意识、伤痛意识的铭记。时时刻刻让安全、文明、秩序和利润、财富齐头并进、一起发展,我们创造出的财富,才是更有价值的财富,我们的生活,也才是“有幸福味道的生活”。

联系到天津港爆炸事故,当事企业的安全意识根本就是一种虚无。比如,据《人民日报》报道,对于危险化学品仓库与周边公共建筑的安全距离,国家早有规定要求至少保持1000米,但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特大爆炸事故中卷入的一些居民小区,却在这个安全距离之内。这种发展不是“刀尖上的舞蹈”吗?就是今天不出问题,将来也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且一出事就是大事。

不要认为安全、文明和秩序就是僵化的制度和框框,它们也是有“性灵”和“感知”的,你将它们放到了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处,它们也才会将结实的安全和文明效应回馈给你。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对你哭,这就是所谓的“镜面效应”。因为“放在最高处”的背后,多有严谨的安全制度、毫不松懈的安全意识养成,就是有安全漏洞,也多在平时堵上了,安全效应当然就值得期待。而满不在乎、得过且过,注定会让安全漏洞越来越大,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国人总有不同程度的“健忘症”,面对一再出现的悲剧和灾难,起初多是痛哭流涕、捶胸顿足,而且,灾难总结也写得非常到位、深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伤痛的疗愈,慢慢就会将沉痛教训扔到了一边,而让麻痹大意重新占领自己。总在“健忘”和“麻痹”中徘徊,怎么能有登高望远、深入骨髓的灾难意识和安全养成呢?

借助于天津的这次重大事故,我们应该将安全意识、灾难意识楔入内心。其一,各级政府对于安全意识,不能仅仅通过“开会”等来布置工作,而应该将“现场检查”、“及时督察”纳入常态,通过常态化的工作,及时堵上各种安全漏洞,让责任主体有安全紧迫感,灾难才能得到最大化避免。

其二,要将安全意识、灾难意识纳入公民教育、公共教育体系,通过单位、企业或者相关行业组织的安全培训、灾难自救演习等,提升公民的安全素养,公民安全素养提高了,他们成了一线监督者,各种违规操作才能得到举报,也才能在事故中得到最大的安全效应。

天津爆炸问责需从重从严

郭立场

8月18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第七天,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头七”。截至17日上午9时,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14人遇难,70人失联。救援还在紧张进行,事故的严重程度远超社会预期。

舆论场满是对悲剧的震惊、对英雄的惋惜,更有对事故原因、善后处置的关切与追问,也有对抢险救援、次生灾害的质疑和传言。距离爆炸已过去了七天,各种信息依旧鱼龙混杂,并不断有耸人听闻的谣言传来,当地官方依然迟迟缺乏正面回应,诸多焦点仍待追问。

习近平总书记三天之内先后两次就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严查事故原因,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李克强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定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在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表态要严查事故责任人的同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回应舆论关切,文章称中央连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这样的大案都要一查到底、公开处理,还有什么必要对一起安全事故有所保留和隐瞒?又怎么可能“官官相护”?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对于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不仅要彻查责任人,而且“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无论是牵涉到谁,都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跑得太快,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谣言也许不过是蛊惑人心的说辞,只是一场骗局而已。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真相不能及时公开,那么事实必然为谣言所遮蔽。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普通公众往往不能分辨谣言,就可能选择相信谣言,最终导致谣言满天飞。事故面前,充分理解公众的信息需求,及时公开事故处置信息,并不比事故处置次要,否则就可能产生“次生舆论灾害”,恶化事故处置的舆论生态,甚至给事故处置、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实际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由是观之,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有关部门如何通过公开透明重塑政府公信力。16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强调,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空气、水、土壤质量等环境指标持续准确监测,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不得漏报瞒报。现场是否有毒、事件是否展开调查,李总理无一回避。“信息是民主的货币”,信息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自由流动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及随后的社会反响证明,公开透明非但不会导致混乱,反而会消弭社会负面情绪,提升政府公信力。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如今,紧张的救援处置工作仍在继续,相关责任人已被刑拘,更多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也在陆续发布。这次事故已不仅仅是违规与监管的问题,更是惨痛的“血的教训”,从重、从快、从严进行问责不可或缺。对于“血的场面”、“血的教训”,任何人都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决拒绝“带血的GDP”,改变“重审批,轻监管”,整合资源向事前预防、风险评估和控制倾斜,给社会公众以充分的知情权,让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让安全事故远离。

彻查事故、追责到底,是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也是对安全监管模式进行深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事故原因查明了,责任追究到位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改革才能深入进行,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最终实现根本好转。

昨天,是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头七”祭日。救援部队、武警、公安在事故现场默哀悼念事故遇难者,天津市民为爆炸事故举行了悼念活动。截至昨日9时,天津港爆炸事故已造成114人遇难,确认83人身份,未确认身份31人。由于又有一些身份确认,失联人数降为57人,包括公安消防6人,天津港消防人员46人,民警5人。

不幸的遇难者,悲伤的家属,勇敢的救援者,几天来,有众多的面孔让人无法忘记。昨天,一张拍摄于2014年篮球比分直播:的天津港消防支队五大队消防员合影,让无数网友心绪难平。照片上的一张张笑脸,与残酷现实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令人无比痛楚。这支队伍是天津港六支“非公安消防编制”消防队之一,8月12日晚他们第一批赶赴火场,遭遇爆炸,全队出警25人,2人确认死亡,23人失联,这是唯一一支至今没有人活着走出火场的消防队。

造成如此重大伤亡的天津港起火爆炸事故,到底因何发生?涉事的瑞海公司到底有何背景?当地交通、安监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对事故应该承担何种责任?所有这些疑问,目前尚未有清晰的答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问题都将一查到底,水落石出,所有涉及违规违法、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人员,都将被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彻查事故原因,严处相关责任人,全面公布调查结果,是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也是对所有遇难者最好的告慰。

中央纪委网站昨晚发布消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按照以往惯例,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长通常由安监总局局长担任。而杨栋梁在被查前一天,也参加了天津抢险救援指挥部联席会议。安监总局局长落马,是否与天津港爆炸事故有直接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2012年调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之前,杨栋梁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11年,长期分管天津工业。杨栋梁与天津的渊源十分深厚,这不能不让人们猜测,杨栋梁此次“临阵落马”,很可能有着特殊的原因。

惨痛的事故发生后,舆论一度感到迷茫,天津港爆炸事故不仅本身的情况复杂、成因复杂,事故背后的违规、违法问题更是盘根错节、扑朔迷离。17日,《人民日报》针对一些有关天津港爆炸的质疑和传言发表评论,认为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这样的大案都要一查到底、公开处理,还有什么必要对一起安全事故有所保留和隐瞒?又怎么可能“官官相护”?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的几天里,中央高层表现出的坚决态度,以及随后采取的果断调查行动,都让舆论相信《人民日报》的上述评论绝非虚言。

近段时期,全国多个地区发生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背后,可能有安监、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等部门管理职能重叠、职责不清造成的监管盲区问题,也可能存在违规违法、失职渎职和严重腐败问题。彻查事故、追责到底,是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也是对安全监管模式进行深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事故原因查明了,责任追究到位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改革才能深入进行,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权威才能得到有力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最终实现根本好转。

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是近期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当前,一些社会关注的方式却在成为批判的对象。“逼捐”、“网络祈福党”、“廉价感动”,等等,一些看似深刻的词汇,把矛头指向了普通人的言论表达方式。

社会关注中,确实有些非理性的声音,比如“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形象地说是“逼捐”,但这些声音不可怕,毕竟没听说哪个企业家无处藏身了。任何社会都不缺乏这类粗暴、简单化的声音流淌,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虽然难以接受,但未必就要除之务尽,也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社会问题。

温和的表达更不少,一些网友希望企业家在事故面前伸出援手,说的是人之常情。网络上祈福,抑或远赴千里的帮助,都出自良心的本能,没什么高下之分。看到消防战士的英勇以及牺牲,那些悲伤、感动的泪水,是任何心智健全人的情感反应。我们更要珍视这些真诚、善良的声音,灾难、事故发生之时,它们都在涌现,见证着社会向善的力量,不能因为自己的审美疲累,就对这些普通人善良的情感批判或者揶揄,那真的是毫无道理。

发生了重大事件,自然引起人们高度关注,这是一个社会正常的舆论机制。大众的声音向来是嘈杂琐碎的,也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的,总之,大众不可能像一个心思缜密的个人去讲话,整理好逻辑、思路,准备着深奥的思想,说出一些滴水不漏的观点。大众的表达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情感、态度有相通之处,各种声音走到一起,凝聚为公众舆论,客观反映着这个社会最多数人的想法。

社会的运转,往往取决于客观存在的社会人心,而不是那些自命独到的见解。有些批判,单纯以自己的观点衡量大众的声音,动辄启动“开化”、“启蒙”的姿势,有点高高在上,甚至一副哀其不幸的样子,其实多虑了。这样的流毒不鲜见,经常看到一些官员谩骂“刁民”,哀叹群众思想觉悟不高,不理解他们的决策,说穿了是长官意志,喜欢跟社会多数人的想法对着干。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还不习惯适应、尊重普通人的情感态度,脑髓深处总留着改造国民性、民族性的想法,眼里都是劣根,唯独自己掌握着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微博时代的对骂、互掐已经太多了,那些互不买账的“宇宙真理”都在试图占领舆论阵地,一见不和就展开骂战,哪里体现出“启蒙”大众的能耐。现在翻看报章,打开网络,各种“中国式”、“XX中国人”的概念满天飞,有时候,粗通一些理论时尚的人也会鹦鹉学舌,满口变成“大众愚昧”。一种奇异的精英论调中,似乎这个社会最多数人的认知方式总代表着落后,也可以被轻易改造,好像公平的观念、正义的逻辑,以及这个社会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并不是从最多数普通人的情感内心中滋长出来的。

如果大众化的观点都“蠢得有害”,灾难过后表达关切与悲伤,为伤亡者点燃蜡烛祈福,这些温暖的力量还值得呵护吗?对普通人的情感和观念,对那些看起来不够成熟的表达方式,应当学会尊重。

尽管有必要为受灾的民众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和支持,但必须保持审慎、专业和独立,并做好提供长期帮助的准备,仅有一颗好心是远远不够的。

天津大爆炸的“头七”已过,灾祸的处置也在按部就班进行。从目前来看,该追责的追责,该查处的查处。

灾祸的现场恢复相对比较容易,经济补偿、赔付和重建也都不是什么难事。相对而言,灾祸后对人们心理的修复才是比较棘手的一件事。因此,为受灾祸影响的民众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提供心理帮助的必须是专业的和独立的机构或人员,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对那些经历灾祸现场者,或者有至亲在灾祸中罹难者,他们在一段时间里面感到悲恸、沮丧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他们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和自我调整。大多数人其实无须任何刻意的帮助就能够自我修复。因此,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就必须持一种审慎和稍微被动的态度,不宜过于积极地介入干预。无论是过早、过多或过度的干预都可能干扰和损害他们原本可以自行适应和自我调整的修复过程,而且很容易不恰当地重新唤起或强化他们本来已经在试图淡忘或合理化的心理伤害情境。

这就意味着,心理帮助应当提供给那些真正需要,也有必要进行帮助的人。一般来说,只有那些经历过灾祸现场或亲人罹难的人表现出明显异常或极端的情绪、行为反应,或者对自己或他人已经带来明显的困扰甚至威胁,才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干预。

令人比较担忧的是,灾后心理帮助往往容易表现为“一阵子”。像汶川大地震之后,对灾民提供心理帮助一时间呈蜂拥之势,但仅仅数月之后,继续提供帮助的就寥寥无几。但从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要求来看,短时间的帮助意义不大,甚至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像出现明显灾后应激综合征和强烈情绪困扰的受助者,短时间,或屈指可数的几次辅导基本上是于事无补,反而可能给受助者带来新的情绪困扰。灾后处于无助和退缩状态的受助者很容易在情感上依赖辅导者,所以专业的辅导不是仅仅去开导或帮助其宣泄,而是要唤起受助者自己的力量,这个过程绝非短时间或数次交谈就能够有积极效果的。一般来说,一旦接受了那些受助者的案子,就应当做好提供长期帮助的准备。

其次,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人员应该有清晰的边界意识,即心理帮助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初学者和缺乏经验的心理辅导者常常会高估心理辅导的作用。灾民的心理困扰并非都可以经由专业的心理辅导予以解决或改善。例如,如果灾民的困扰主要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者经济上出现无法承担的拮据,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不是心理工作者能够或应该提供的。

因此,尽管有必要为受灾的民众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和支持,但必须保持审慎、专业和独立,并做好提供长期帮助的准备。仅仅怀着一颗帮助人的好心,在对灾民的心理干预这项工作上是远远不够的。

【眼下若能将民众跟爆炸污染物隔离,效果更好。美国疾控中心对危化品事故现场划出的最大警戒线是:全方向390米,针对火灾则是全方向800米。也许,天津滨海新区市民也可参照此标准来远离警戒区。】

天津塘沽爆炸,仍牵动着人心。昨日上午10时许,爆炸事故发生地滨海新区开始降雨。由于爆炸现场遗留有约数百吨氰化物,人们担心“雨中含毒”。对此,天津官方表示,已经有解决氰化钠遇水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预案,其中包括封堵排水口、设置围堰、现场应急破氰、污水处理厂加装破氰装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五项措施,以确保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对市民来说,最好方法是躲避。

据专家评估,纵然地面氰化钠污染遇水会产生氰化氢,它本身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才会逸散,因此逸散情况不严重,只要市民不在爆炸区域附近活动和不淋雨,就不会危害健康。即便接触到氰化物,也可立即脱去衣服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然后就医,就可将危害降至最低。

不过,无论对专业人员还是一般公众,防止危化品事故的次生灾害还有些通用原则。例如美国有个“健康、安全和环境”法律(HSE,1999),提出了涉及有害物质火灾现场的消防应急方案中应遵守的四个原则:一是控制火势;二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进一步影响;三是与公众、紧急救援和相关政府机构分享必要信息;四是最终要清理和恢复环境。

现在相关预案和提醒公众远离现场符合这几个原则。但如果有更具体的方案,效果会更好。如隔离爆炸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美国疾控中心(CDC)对危化品事故现场划出的最大警戒线是:全方向390米,白天下风1.3千米,晚上下风4.9千米。针对火灾则是全方向800米。也许,天津滨海新区的市民也可以参照此标准来远离警戒区。

应看到,此次事故现场并非只有氰化钠,还有其他各种危化物品,这些物品也通过爆炸散逸到环境中。根据信息分享原则,相关部门应让当地民众了解该防范哪些危化物质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公开危化品清单,本身就是防止灾害和次生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1984年博帕尔惨案和1985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西弗吉尼亚州事件后,美国社会就意识到了这点。美国国会于1986年通过了《应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EPCRA),要求各州应急部门必须根据化工机构提交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等信息规划相应的政府应急预案,并将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对公众公开。

相较之下,塘沽爆炸造成如此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危化物质清单,让消防员无法按科学方式救灾。而今预防次生灾害时,有毒物质清单也是必需的,而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已表示,整个瑞海公司存的危化品种类、数量,经过初步调查,“应该说基本上搞清楚了,虽然跟实际数量肯定还有一定误差,但90%以上是准确的”。

因此,防止次生灾害要防的不只是氰化钠遇雨,更是所有危险品在日后遇雨、渗透到环境(水流和土壤)、扩散到生态链和散逸到空气中需要分门别类防范的次生灾害。

还有,建议塘沽爆炸后,有关方面也能成立相关机构、组织,借鉴美国各地设立地方应急规划委员会(LEPC),为当地政府、居民、消防员、公众和救援方提供一整套应急方案与相关信息的做法,以后即便是化学战剂销毁场也服从此机构指挥,进而更有效地防范灾害和次生灾害。

天津爆炸涉事公司瑞海公司董事长于学伟、副董事长董社轩等10人在13日上午已被控制。(天津日报 8月18日)

天津特大爆炸事故是天津的灾难,更是全国的灾难,事故的进展情况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附近居民的伤亡情况,消防官兵的生死较量,相关部门的处理措施等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相关数据的逐步曝光,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像乌云一样开始笼罩全国,随之而来的“谣言满天飞”就像是事故的“并发症”,“涉事公司总经理是天津某高官之子”、“天津爆炸事故死伤一千多人”、“剧毒化学品发生泄漏”等说法,混淆了民众的视听,触碰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增加了社会的紧张空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对事故本身而言,这种做法无异于落井下石。笔者以为,国难当前,我们不能盲目猜测,不能盲目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而是需要理性发声。

首先,社会大众发声要理性,就是要“管住嘴”。纵观多次事故,谣言就像其“并发症”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完全可以避免的麻烦,而谣言的源头就是我们社会大众的这张嘴。中国有句古语叫“祸起萧墙”,我们不怕事故的发生,因为中国还有句俗语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为旁观者,不求你上阵一线去抢险救灾,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人云亦云,主观臆断,编造不实信息等行为只会衍生更多的事故“并发症”,比如社会恐慌,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这就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能做的关键就是“管住嘴”,“管住嘴”就管住了谣言的源头。

其次,新闻媒体发声要理性,就是要“迈开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新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就是“真实性”,然而,面对灾情,不乏有媒体不经过实地调查采访核实,就盲目转载不实信息,变相地成为了传播谣言的“助推器”。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尤其是对于事故的报道,更应该“迈开腿”,多实地调查,多核实,让自己发出的每一个数字都有理有据,有证可查,只有这样,才能断了谣言的“后路”。

最后,官方部门发声要理性,就是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谣言来源于无端的猜测,如何遏止或减少无端的猜测,考验着官方及其发言人的智慧和能力。官方的发声具有权威性,因此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属实信息更及时更透明更细致,比如死伤人数、各项损失、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和防范措施以及后续相关处理措施等都是人们关注密切的信息,只有相关信息得到官方的证实,才能从根本上打消个人无端猜测的势头,而迟报漏报瞒报只会让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必然得不偿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今天是天津爆炸事故的“头七”,我们能做的除了对逝者表示哀思,还要化悲痛为力量,但这份力量不能用在盲目发声,制造谣言上,而是要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努力防止“次生灾害”伤及无辜,用理性与灾难抗争,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这场战役的全面性胜利。

亡羊补牢之外2015-08-19 06:43

“8·12”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至今不到一周,伤员救治,火情控制,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人的查处仍在紧张进行中。天津市以外的地区也没闲着。就在事故发生的次日,一位朋友就告知我,他们单位亦将连续数日开展安全检查,虽然朋友身在共青团系统的事业单位,发生爆炸一类事故的概率基本为零,也就可想相关企业又将怎样如临大敌。日前,国家领导人又就安全生产一再作指示,一场全国性的针对危化品安全的大检查也在部署开展。

这样的亡羊补牢自然十分必要。事实上,多年以来,我们似已习惯了此种“刺激反应”机制。以今年的安全大事为例,上海踩踏事件,东方之星沉没,电梯死人事故等等,紧接着一桩桩事发之后,是各地一拨拨举一反三的检查、警示和表态。效果不能说没有,但如果过于看重这种方式,“亡羊”的刺激终将衰减,“补牢”的动力也会随之打折。

从已发的公共安全事故看,人祸大大多于天灾;而即便是天灾,也有人的应对,所以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大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因玩忽职守,无视规章,从而酿成灾祸;再则是随腐败而“次生”的灾害。

考察监管方式的“性价比”,防患于未然自然优于亡羊补牢。这里不妨拿质量监管来类比安全监管。上世纪90年代初,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闻名全国,其核心内容则是质量监管。武钢的经验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说,事关质量,人人有责,每个环节均不可置之度外;此外,武钢还设立了专门的品质管理部,此部门权力大,责任重,各方面待遇也不低。如此坚持数年,企业质量管理导入良性循环。

都道是安全大于天,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但我们看到的安监现实,很大程度上还是亡羊补牢式的努力。有的地方和单位,不出事时安全管理部门非但不是责权利聚合的强势主体,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就更不用奢望“全员、全过程”的众志成城。我们固然也尝到过亡羊补牢的甜头,但从长远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电梯出人命查电梯,火灾过后查消防,公交车出事查公交,如此等等)的突击、提醒、补漏,终究不是根本办法。日本多发地震,强震来时的举国抗灾不说,你只看其风平浪静之时是怎样笃定地做足防震抗震的功课,也就清楚我们安全监管的病根在哪里。

铭记亲人 不忘初心2015-08-18 19:00

今天是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第七天,是国人传统习俗的“头七”。此刻,让我们鞠躬默哀,把最深切的思念留给那些在火光中逝去的亲人们。

七天前,一片火光撕裂了宁静的深夜,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让人们生死两隔。我们忘不了在浓烟和烈火中依然拿起背包,逆向而行的消防员们,是他们守护着一方安宁,为了人民的利益毅然出发,只留下坚毅的背影。我们忘不了在这场灾难中逝去的亲人,他们本应与我们携手而行,共享美好的生活,共赴光明的未来。

生命是宝贵的,当生命戛然而止离我们远去时,这思念撕心裂肺,奔涌惹出。我们该如何纪念亲人?我们该怎样让生者坚强地生活下去?

安全,唯有失去时才觉宝贵。这个世界是一个危险无处不在的世界,战火、硝烟、自然灾害……。而当中国历经几十年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渐改善,安全的意义常常被遗忘,甚至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常常被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安全”面前,没有什么更重要。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百姓安危,绝不能含混以对。当前,国务院已经成立事故调查组,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安全”问题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带血的GDP、污染环境的GDP、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险的GDP,我们一个都不要!

古人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海恩法则也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对于安全生产中的隐患,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谁再疏忽大意、忘却职责,谁就是犯罪!

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抬头远视,前路还很漫长,忘却“安全”的意义,我们就会走弯路,就会得到血的教训;牢记“安全”两字的意义,幸福生活终将来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刻,让我们沉痛悼念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逝去的亲人吧!

浩瀚如烟的信息,如果没有经过严谨的把关,只会造成真伪难辨、众声喧哗的表达;如果不经过理性的沉淀,很可能变成三人成虎,这也加剧了新闻伦理的冲突。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对象带来的二次伤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日前,中传女大学生被害案引发各类新媒体关注,并被不断地揭底,甚至造成了对受害当事人的二次伤害。(8月17日《法制日报》)

网络时代,新媒体信息跑赢传统媒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信息来源不可靠,消息审核不严格,真实性存疑。在速度选择与内容核实间,新媒体往往择前者而回避后者,一方面,是新媒体手段单一,更多时候是坊间传闻,缺乏考证核实环节,特别是一些公众号、自媒体,既无相关经济基础亦无新闻采编资质,为不实消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另一方面,一些新媒体一味求新,追求吸睛吸粉,过分挖掘事件信息,把部分不该公之于众的信息随意披露,甚至侵犯个人隐私,影响极为恶劣。

在近期刚刚发生的天津爆炸事故中,极为典型的舆情应对就是“谣言满天飞,辟谣跑断腿”。这其中,虽说有宣传部门应对和管理上的不善,但却少不了一些新媒体的造谣惑众、肆意传播。8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次发布通报,公布近日严肃查处了360多个传播涉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谣言信息的微博微信账号,有的被永久关闭。这其中,甚至不乏传统纸质媒体的新型载体一起趟混水,如郑州晚报微信公众账号发布谣言信息,河南网信办依法依规对郑州晚报新媒体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罚。因此,在传统媒体现有体制与相对严格的审核体系下,相关的规则仍发挥着显著的效用,以谣言吸引注可以说是一道老旧的伤疤,既然传统的官方媒体将此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新媒体也不必去揭这道“旧伤疤”。

当然,风靡网络的新媒体更多时候是游弋在灰色地带,贩卖所谓的隐秘信息,剥洋葱式地层层“揭底”,吸引公众关注牟取利益。在中传女大学生被害案事件中,一些公众号一方面不断地挖掘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毫不避讳地在网络上贴出其照片,另一方面又只是浮于表面的粘贴行凶者持照片,缺乏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固步自封地对事件引入了片面评判。

毋庸置疑,作为新生力量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突发事件跟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新媒体在想方设法提高平台曝光度的同时,必须坚守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千万不能丢。频繁地挖掘偏离事件本质的信息,一味满足个别人的窥私欲,甚造谣生是,这是不过是媒体传播报道的伤痛历史。既然这些“揭短”、“揭旧伤疤”的落伍手段已经为法律所禁,为道德所不齿,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用事实感染人、用事例打动人、用道理说服人,这才是新媒体发展的根本要义。

14日傍晚,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以北一座石油化工厂发生一系列爆炸,引发火灾,现场冒起滚滚浓烟。一些居民随后声称,眼睛有“灼伤感”。消防队员随即赶到,扑救大约2小时后控制住了火势。

同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不少人很自然地将美国这起事故与天津港爆炸相提并论。对比最强烈的是,美国两个小时搞定,而天津港的险情处理至今仍在进行时。一扬一抑,颇显反差。其实,这种简单对比,是轻率的,也有失偏颇。

两起事故发生原因不同,发生时间和地点也不同。比如,美国这起爆炸是当天约16时30分开始爆炸起火,而天津港爆炸是深夜,显然更难灭火;再比如,美国消防官员称危险品紧急处理小组没有发现任何危险物品,爆炸发生时厂房是空的,这与天津港难以估量的危化品更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存在较多不同,并不代表“他山之石”不能攻玉。在德克萨斯州爆炸事故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发生爆炸起火时,一个防化团和多个消防队已被派往现场。出于安全考虑,当地政府通知化工厂周边3.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待在室内;随着入夜后火势有所控制,随后下调至800米范围内。此外,当地居民还收到了市政当局发送的防护短信,被告知不要开启空调,“待在建筑内”。

这些信息可归纳为两点:其一,派防化团,更具针对性和防范效果;其二,科学安置居民,极其得法。

也许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对消防员的保护。有这样一个令人感慨的细节:蒙哥马利县的消防局局长吉米·威廉姆斯向CBS表示,官方决定先让火燃尽(burn down),以防止其中有危险化学品。“有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行动。不想让消防队员陷入危险之中。”

无论“有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行动”,还是“不想让消防队员陷入危险之中”,都令人肃然起敬,这种姿态不是暴虎冯河,更不是拿消防队员生命开玩笑;这种节制不是冷漠,而是对消防队员负责,对生命更尊重。

最近,关于灭火中的“burn down”备受关注。天津港爆炸事故刚发生,面对消防员死伤惨重的情势,有网友提出“burn down”的国际救援原则,大致意思是,发生大规模化学品爆炸后,先划出隔离带,人员撤离,等里面烧完了再进去处理。不过,有专业和大V认为这是编造,不符合事实。此后,有知名媒体力证“burn down”确实存在,而从美国消防员处理此次事故,也可证明了它的存在。

其实,纠结于“burn down”并无太大意义。我们已形成的共识是,必须尊重生命,生命包括火灾中的生命,也包括消防员的生命。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在最大程度保全消防队员生命的前提下,再去救火和救人。救人需要科学,需要尽力避免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处置天津港爆炸时,不少消防员并不知道都有什么危化品,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一开始试图用水浇灭。这些做法是否合理,需要商讨。据媒体报道,天津港务局编外消防员,有数十名消防员处于失联状态。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的成员为派遣合同工,大部分队员不属于中国消防系统,系合同制消防员。他们在体力、知识和技能上,都无法与专业消防队相比。一名消防员的家属称,听多位消防员说,他们经常培训,但是半年多没有出过火警。这个细节,同样值得关注。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天津港爆炸事故作出指示时称,“注意科学施救,切实保护救援人员安全”。诚然,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样需要保护,前提就是科学施救。除此之外,也应该多借鉴别国经验、多总结现实教训等方面入手,形成制度安排,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最大程度地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