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记者发现,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不论是通过帮同学写作业来换取零食,还是利用零食来变相贿选,在功利和算计的裹挟下,原本天真、纯净的孩子,逐渐流失了赤子之心。当上学生干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身份认同和成就感;为了在竞选中脱颖而出,精明的孩子便用零食去拉拢同学。一些身为班干部的同学“老虎屁股摸不得”,一旦违纪行为被他人记录,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报复甚至发泄私愤。不能正确看待和运用权力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上演“互相伤害”的戏码。 “小皮球”成人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过度社会化。在孩子精神世界发育和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扮演至关重要。“教师做微商”,教师和培训机构存在着利益勾连,教师对家里条件好、有关系、有社会资本的孩子另眼相看,教师要求家长帮忙办事……当师生关系异化为利益关系、工具关系,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让同学关系上演“变形记”。 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在演讲中谈到,腐败渗透的领域很广,甚至有小朋友对老师说,“家人在煤电公司工作,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 “小皮球”世俗化,既有教师角色失范、教育管理价值迷失的因素,也和部分家长言传身教的失败密不可分。过于迷信财富、人脉和关系的能量,对制度、规则缺乏价值认同,热衷“潜规则”却不尊重和敬畏明规则;“阴暗想象”和“丑闻思维”大行其道,当家长的精神世界缺乏光亮和色彩,难免会让孩子变得庸俗而乏味。 通过利益交换或者权力变现的方式来走捷径、捞好处,是非观的模糊、价值追求的错位,让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成为“小皮球”的精神坐标。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不择手段去做,这样早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值得每个成年人警醒和反思。 |
相关阅读:
- [ 04-21]斩断中小学与房地产商的“联姻”利益链
- [ 04-13]如果法律失去公正百姓利益将何去何从
- [ 04-13]“垃圾汤”怎么就浇灌了上千万元黑色利益链
- [ 03-14]去产能坚守职工利益底线
- [ 03-06]打破利益藩篱,全面深化改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