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3月10日人民网) 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看得如同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一样,这已经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这样表述。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云南洱海,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黑龙江,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青海三江源,习近平每到两会必提生态,每逢考察必谈环境,是因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醒意识到“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通常看来,获得感就是满足老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让居者有其屋;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要求,让病者有其医;实现教育公平,让少者有其学;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让老者有其养。以上这些都已经写进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 每个人都要呼吸,都要吃喝,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本次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共有35个,其中两个问题涉及到雾霾。面对记者“很多人发现生活当中可能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的问题,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感同身受:“我跟大家一样,对雾霾监测的数据感到有反差”;面对“京津地区空气质量达标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的提问,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坦诚回应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压力山大”。可见,民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关注。 群众关心的,正是党和政府要下大气力解决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十三五”把生态环保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守住美丽中国的发展底线的突出位置,把能否“留得住蓝天,记得住乡愁”当成了衡量是否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尺度。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今天(3月1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回应百姓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片净土”的期待时谈到,污染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这个阶段付出再大努力效果也微小;第二是持续治理阶段,但受到很多自然边界影响;第三个阶段是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此时不再受边界条件影响,治污问题解决。按照污染治理的阶段划分,中国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并走向第三个阶段,也是需要下大力气、真功夫、严防死守、来不得半点含糊的阶段。 2015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立法目的的表述由过去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改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5年4月,指导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十条”出台,对一直到2020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下一步还要实施“土十条”,对未污染的土地如何加强保护,正在污染的土地怎么处理,已经污染的土地如何做好风险管控,用法律手段让铁腕治污、源头治理成为新常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相信,随着在政策层面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监管层面让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手软,不下不为例,该上黑名单上黑名单,该关停关停,定期向社会公开污染单位、黑臭水体的名单和治理情况;企业层面坚持环境友好型生产;公众层面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四个层面共同发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相信出门看到“APEC蓝”,推开窗子看到繁星点点,低头是清粼粼的水,抬头是蓝莹莹的天,碧水蓝天、花好月圆的百年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南方网宾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