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只要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生活方式绿色化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我们勾画出“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生态蓝图。实现这一蓝图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所谓“生活方式绿色化”,就是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它强调的是公众的普遍参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主人。以往,一些人习惯于把环境保护视为政府和企业的事情,觉得跟自己没关系。有的人甚至自己热衷于穿皮草吃山珍把玩各种牙雕,却振振有词地指责政府对动物的保护不得力。实际上,环境保护是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和公众各自承担不可或缺的职责——政府制定法规,约束并严厉处罚破坏环境的行为;企业用清洁的方式生产尽可能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公众则按政府的环保要求行事,且乐意购买那些更经济、更环保的产品。三者各司其职,环保乃至绿色化才能加快推进。 近年来,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强,不但使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还开始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人们逐渐醒悟过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就是每个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要是失去,一刻也活不下去。因此,生活方式绿色化与生产方式绿色化同等重要。比如节能减排,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义务,也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骑车上班还是开车上班?是否穿环保材质的衣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刻都面临着类似的环保“选择题”。 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引导,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已不为主流所崇尚,许多人尝到了绿色化生活的甜头。笔者的一位长辈把家里的汽车卖了,改为骑自行车上下班,身材气色都比前些年好很多。一些有条件的城里人甚至返璞归真,回到农村“种松满东岗”“开轩面场圃”。 其实,生活可以更“绿”的。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关键,在于这种“绿意盎然”的生态文明能否成为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只要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生活方式绿色化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