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为保“清水北送”,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等地近年来累计关停1000多家污染企业,促进了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0月21日新华网)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全国关注的重点水利工程,对调整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失衡的现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言概括,既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又是一项民生实事。在此背景下,中线水源区多个省份关停上千家污染企业,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为保“清水北送”而“壮士断腕”式的关停污染企业是不够的。为关停企业叫好之余,更要建章立制提升沿线水源区的环保门槛,才是优良水质的长期保障。若只重关停,不重审批、环评,等这一阵“关停风”吹过,会不会又有污染企业“复工”,甚至还有新增污染企业进入?许许多多的实例已经表明,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工作,投入大、见效慢,但关系到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无论如何松懈不得。 在笔者看来,比大手笔关停上千家污染企业更困难的,恐怕是要转换沿线水源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保证南水北调的长期水质优良。新闻中说,沿线水源区有很多贫困县,“发展欲望强烈”。对这些急需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欠发达地区来说,砍掉一些能带来不少GDP的污染项目已属难能可贵,还要它们守着水源不发展、缓发展既不现实,也不公平。除了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之外,还应对这种“发展欲望”因势利导,在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之下实施,才可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污染要被动关停,更要主动禁入;“壮士断腕”虽然悲情,却也可以带来了新的希望。各地方若还是抱着以往那种用环境换经济的发展思路,光靠执法关停,污染企业恐怕是关不完的。实际上,经济发展模式从环境破坏型到环境友好型,本就是一种必然趋势,沿线各地更应该将环保门槛的提高视作转型发展的机遇。晚转型不如早转型,被动转型不如主动转型,若将这一观念应当深入沿线各地主政者的发展理念当中,无论对南水北调工程还是对地方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
相关阅读:
- [ 10-16]空气治理岂能成为抢救面子
- [ 09-25]错误指示须担责可防执法干扰
- [ 09-09]沙漠污池容下多少政绩
- [ 09-09]“沙漠排污”是污染西迁的缩影
- [ 09-09]沙漠排污事件应启动司法调查
- [ 07-25]农村不是污染企业的安乐窝
- [ 07-22]污染“钉子户” 也是纵容的结果
- [ 06-30]污染数据公开,企业还敢公然造假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