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社会普遍“妖魔化”的“剩男剩女”现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媒近日报道,美国“千禧一代”(1984年后出生,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的一代)结婚率仅在26%,创下历史新低,这种现象有其社会因素。 首先,美国社会观念发生转变,“先成家后立业”不再是主流选择。如今,美国人普遍认为应该建立更稳定的经济基础再组建家庭。与此同时,在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许多“千禧一代”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要依靠救济金维生。如此背景之下,结婚率下降不足为奇。 其次,美国人对婚姻的态度更开放,结婚的实质意义大于文本意义。“千禧一代”对婚姻的态度较长辈们开放:他们可选择一起生活,选择共同抚养孩子和家庭,却把领结婚证推迟到人生中更成熟的阶段。 此外,随着女性职场作用的凸显,女性在婚姻中承受的风险增加。越来越多优秀女性加入职场,让美国男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年轻男性无法承担养家糊口的传统任务,而许多年轻女性的工作更好,挣钱更多。这样一来,女性不仅要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而且还要抵制前者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这让女性觉得,结婚及随之而来的离婚风险代价太大。 但低结婚率并不意味着美国“千禧一代”不重视婚姻。超八成未婚人士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成家。而美国媒体对这股晚婚潮普遍持乐观态度,也有助于提升工作表现。 相较之下,中国社会的“剩男剩女”潮流似乎尚处于萌芽阶段。然而,政府机构和媒体已把“剩男剩女”看成严重的社会隐患,认为这会加剧人口失衡,冲击楼市销量,甚至引诱男人出轨,全然不见晚婚潮背后积极的一面。 对比来看,中美的文化差异大、社会发展轨迹不一样,“剩男剩女”潮流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同。但客观来讲,中国的“千禧一代”同样经历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婚姻观念的转变、女性职场的崛起,“剩男剩女”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同轨性。 其实,“剩男剩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并非社会问题本身。“剩男剩女”可能引发某些社会问题,带来的却并非都是害处。而且,鉴于“剩男剩女”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前“群起妖魔”式的批判还为时过早。 郑佳文(媒体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 05-15]大方“公子”与糊涂“情敌”
- [ 04-28]传统把仙女拉回家
- [ 04-02]别误读《一仆二主》中的非典型“拜金女”
- [ 03-14]从“剩女”公开信说起
- [ 02-12]催婚广告背后的婚恋观须改变
- [ 02-10]“逼婚广告”缘何引发众怒
- [ 02-07]篮球比分直播:何时不再“赶”
- [ 02-02]“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