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始,美国“叛徒”斯诺登又处在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2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呼吁特赦斯诺登。而美国保守势力则表示,特赦斯诺登,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与此同时,对国安局监听行为的法律裁决也是针锋相对:3日,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庭批准,国安局可以继续进行大规模电话监听项目;而不久前一家联邦法庭则裁决“监听违宪”。 从制定1945年《原子能法案》和1947年《国家安全法》以来,美国一部分人一直坚持认为,强化国家对信息流动的管制,允许政府以各种方式监听境内外信息,是保障美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美国强化监听的措施始终受到强烈的质疑与反对。在整个冷战时期乃至到“9·11”之前,各类反对政府强化监听团体的呼声占据了上风,美国政府监听行为受到较强约束。 但“9·11”恐怖袭击让整个事态发生重大改变。容忍政府对信息的监听,被看作是保证国土安全的必要代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国家安全局从电话监控的记录中发现了本·拉丹的蛛丝马迹。国安局对全美电话监控收集的数据惊人,它每6小时产生的数据量,就相当于世界上藏量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有印刷体藏书的信息总量。 而在“大数据”时代,监听行为尽管备受争议,但似乎愈演愈烈。3日,据斯诺登爆料,国安局正斥资近8000万美元研发量子计算机,加快对美国全球监听情报信息再处理,用来攻破全球加密系统。监听强度有增无减,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大数据的要求。 美国政府几乎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新立法和新规划,都会有一个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与之对应。国安局也不例外。真正的争议在于,国安局收集的数据,哪些属于国家机密范畴?哪些可以公布于众?斯诺登之所以惹怒美国政府,是因为他让国家机密暴露在众人之下,不断挑战政府信息公开的尺度。 这就涉及大数据时代的另一个要求:信息开放。奥巴马也深知信息开放的重要性。他上台后签发的第一个总统令,就是推翻布什时期以国家安全为名义,限制公众查阅总统文件的权利,宣布放松总统文件的管制。 奥巴马上任时强调,任何政府机关都应利用最新的技术推进信息公开,而且公开应该及时。但他一定万万没想到,就在第二个任期平稳过渡之时,一个“斯诺登”会跳出来,挑战他信息公开的极限。 可以预见的是,关于监听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国家安全”和“信息公开”的对立、博弈与厮杀,将会不断地进行妥协和利益交换。 蒋林(媒体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 01-04]奥巴马拒谈宽恕斯诺登 这个问题从未考虑
- [ 01-04]美国情报机构投入巨资仍在全力破解各国密码
- [ 01-04]特赦斯诺登呼喊搅乱西方 主流媒体引爆敏感话题
- [ 01-03]俄媒评2013年普京五大事件 庇护斯诺登入选
- [ 01-03]《纽约时报》等美英报章吁美政府宽大处理斯诺登
- [ 12-30]美国国安局前负责人批斯诺登为“卖国贼”
- [ 12-30]2013国际头条人物:大时代 小注脚
- [ 12-29]揭秘采访斯诺登:记者怕跟踪频换交通工具(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