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守夜人才能告别“城市里的矿难”
www.fjnet.cn?2013-03-25 08:56? 王 聃?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一个21岁女孩意外坠入下水道事件,正成为刚过去的周末里最令人揪心的新闻。 3月22日晚9点多,长沙突降暴雨,涂家冲的赤黄路一片汪洋,女孩杨丽君在经过一无盖下水道时,不慎落入,随即被急流卷走,下落不明。截至我写作此文时,杨丽君已失踪整整两天,长沙全城大搜救仍在继续。更多的信息显示,小杨是湖南邵阳城步县人,就读于北京民族大学,大四年级,家中独女,来长沙实习找工作。她留下的最后一条语音微信是:“啊,好冷啊,我要淋死了……” 一个人,走着走着就消失了;一个正当青春飞扬的大四学生,眨眼之间就生死难卜。总是在如此白描式的新闻前,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在隐隐作痛。发生在城市中的、如同“走路死”般的公民日常蒙难,这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中的矿难”。一个公民,行走在看似平静的都市街头,只因城市管理的日常性疏忽,转身已是所有个体梦想和城市繁华景象的坍塌。 关于走路死与走路突然消失的意外,长沙城里的女孩杨丽君当然不是第一起。反思类似事件,其实缘由也是大同小异的。它首先是风险社会里的悲剧。现代社会里的流动与相互联系在加快,它导致了风险的可能无处不在。更细微地来分析,走路消失事件指向的其实还是城市设施的质量与管理水平。譬如新闻中就提及,杨丽君之所以会坠落,是因为大雨导致地下水暴涨冲开了井盖,而类似现象经常发生——— 这就不能不追问井盖本身的质量与日常维护管理了。但如此悲凉与断裂,我都不忍重复了,我只想提请大家再次关注:倘若没有问责,类似的非正常事件仍会重演。 一起青春女孩暴雨中意外消失事件后,我们会感谢努力救援的消防官兵,会致敬于众多时刻关注救援的人们,悲伤的眼睛会聚焦于孱弱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感同身受的人们会呼吁更加重视生命的价值,增加公共设施的安全系数,但一切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悲剧的重演。围观者于微博上关注救援经过后,庸常的生活很快就会让他们忘记曾经的惊心动魄;媒体在关注与报道整起事件后,还有更多的新闻热点等待他们去呈现。市政部门在此刻成为千夫所指,但在舆情平息与可能会有的赔偿后,他们可能仍难以有所改进,因为并没有足够的外在约束与追责,迫使他们以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改变这一切。黑夜中张开嘴的下水道依旧在那里,走路消失与走路死依旧会重演,再三的重演则会让人麻木,改变会更艰难。 较之市政部门和对应的管理者,我并不认为他们没有察觉下水道可能存在的危险,这些一定是市民们投诉与关注的热点所在,有司也并非没有设想过类似“走路消失”这样最坏的结果。他们之所以顽固地不去改变,只是不相信会有最坏情形发生,缺乏共同的利益痛感,且相应恶性事件充其量激发的只是舆论的涟漪。这是中国不少习惯性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也暴露了城市安全守夜者的病态心理。要彻底告别“城市里的矿难”,就必须从问责“守夜人”。只有让那些一直都安然无恙的具体责任人受到惩戒,让走路消失与走路死类似事件不再被一句“意外”就轻易卸责,改变才能真正地发生。 当密布于城市的下水道甚至不能让一个青春女孩轻易安全走过,那只能证明下水道之上有着太多的权力懈怠与必须问责。祈祷女孩杨丽君能最终创造奇迹,同时,正在感受到疼痛的民众,必须等到看得见的改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5]“下水道吃人”叩问治本思维
- [ 08-01]为下水道立一部法
- [ 07-26]中国最缺“下水道市长”
- [ 04-10]解决下水道粪水四溢 应有“投篮意识”
- [ 08-24]建第一高楼不如建好下水道
- [ 07-21]德国人设计的下水道为何淹不死人
- [ 07-07]德国人设计的下水道为何淹不死人
- [ 04-12]下水道 “城市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