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路有多远
www.fjnet.cn?2013-03-14 08:35? 余荣华?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两会上,一场“一线工人农民代表谈履职”的新闻发布会,让农民工代表颇受关注,正如《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31位代表,身后是2.6亿农民工。从3位到31位,农民工代表数量的提升,彰显这一群体的发展,也折射中国城镇化过程的提速。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牵动人心。农民的“中国梦”里,包含着“进城梦”,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甚至农业发展,莫不与此相关。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不仅与这样的梦想契合,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北京日报》上牛有成委员的论断令人印象深刻:“‘三农’的出路在哪?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不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保障制度配套,再到进城劳动力安置,城镇化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日报》“两会话题”专栏,先后聚焦“自由迁徙首入报告”、“融2.6亿农民工的期待”、“家庭农场大步走来”、“盼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这组报道也揭示,分层次、多角度地剖析矛盾、解决问题,才能有希望的田野,也才能有美好的城市。 透视这些问题,不难发现,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是人。《学习时报》刊发厉以宁委员的文章,描绘这样的愿景,城乡二元制度走向全国一元化,不再有居民身份的差别,更不再有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然而,受限于当前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农民“洗脚上楼”还面临不少困境。这一门槛,终须跨越。 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渐已形成共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镇化同样无法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经济日报》“新型城镇化如何破题”的专题中,代表委员建议,首先明确重点人群和重要区域,再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广州日报》引述张桂芳代表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需要速度和规模,更要有质量。” 很多代表委员来自城镇化“第一线”,对现实有深切体认。敏锐的代表委员们在各类媒体建言,“切不可让农民手中无钱,脚下无地!”山东卫视专题节目“以农业产业化力推农村城镇化”,提出破解之道:有了产业才有就业,乐业之后才能安居。新华社报道,宋希斌代表建言“城镇化要先规划”。这样的规划,绝不仅仅是修房子,更是产业的布局、承载能力的提升。 “从乡到城”的大变局,还将给各地乡村的生态、文化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城镇化的推进,也需符合“美丽中国”的要求。“生态环境面临最剧烈改变”,城镇化不能把文化“化”掉……《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上的提醒可谓及时:只有从起步之时起,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文化传承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才能不留遗憾。 两会上,聚焦城镇化这一历史任务,代表委员所论各有侧重,甚至偶尔针锋相对,但正如央广“中国之声”球探体育比分:员所说,只要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把握“依法”、“人本”和“科学”三个核心原则,难题就会一一化解。清醒认识、及时避免前进中的显性隐性陷阱,果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承载起亿万新市民的“中国梦”。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2]解决农民工夫妻两地分居要现实
- [ 03-12]拿什么来拯救 农民工重婚之殇
- [ 03-12]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 [ 03-12]掂掂农民工代表建议的分量
- [ 03-12]农民工夫妻分居需认真对待
- [ 03-11]掌声送给跟省长抢发言机会的农民代表
- [ 03-11]“农民代表与省长抢发言机会”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