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老人也需要一个“村庄”
www.fjnet.cn?2012-10-12 10:23? 小石潭?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关注这则新闻,首先是它的标题———《妈妈,你会在下一个路口吗?》。听着一个33岁汉子的摧心寻问,读着一位老人的“正常”丢失,我有些眼涩,更感到心颤: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平均两到三天就有一个老人走失,我与妻的父母都年逾六十,他们会不会也走失?我们也在走向老年,我们的晚年会怎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悉,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85岁老人四分之一以上患有此类病症,他们可能记忆消退,忘记事情、多疑猜忌、情感冷漠……他们在这个变化快得年轻人都为之目眩的世界里将如何生活、行走? “父母”的今天,我们的明天;近期,央视推出“我的父亲母亲”特别报道,持续关注老年“父母们”的生存状态,提出“给两头(孩童与老人)对等的爱”,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共鸣。“给两头对等的爱”,我很欣赏这句话:怎么爱自己的孩子,就怎么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哺育我们付出了多少爱,我们还给父母多少爱——— 这,应是起码的公平。笔者以为,这里的“孩子”还应该扩大外延、丰富内涵,赋予国家对老年人,特别是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老年人,给予与儿童一样力度的关心、呵爱。 西谚云:教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愚以为,呵爱“父母”也需要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不但老人的儿女,而且每个人都有呵护老人的爱心,每个家庭都有呵护老人的义务;每个社会部件都有呵护老人的责任。就像《妈妈,你会在下一个路口吗?》一文中那样:王琦在寻找母亲过程中,发现流浪老人即拍照发上微博供其亲人寻找,社会各界纷纷提供寻找线索,公安、社区等部门单位通力协作…… 应该说在王琦的母亲走丢后,厦门这座城市表现出来的关注、温暖让人感动,在这个时候,这座“村庄”极力去尽到自己的责任。但平均两到三天就有一位老人走失,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思考的话,在老人走丢之前,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工作应该做?换句话说,对现在还没走丢,或者还没出事的老人家们,我们这座“村庄”可以做而没有做到的还是太多太多。 壮年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年痴呆了,“匹夫兴亡、国家有责”。仿佛完成一个轮回,“父母”逐步转回童蒙无知,忘记了亲人,忘记了自己,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以全社会的温暖之手,搭建起一张关爱网络,给父母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也给咱们的未来一个安慰、一份安心。(海峡导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2]“老年痴呆症”更名,可除语言暴力
- [ 10-12]老年痴呆症更名不如关爱
- [ 06-02]还有多少“冷血护工”不为人知
- [ 06-02]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虐待的老人
- [ 01-06]“常回家看看”入法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