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寻珍:几块秦砖汉瓦牵出一串悠然往事
2018-10-17 15:24:48?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博物馆寻珍录 几块秦砖汉瓦牵出一串悠然往事 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和各种新材料构成的当代大都市中的人们,日常生活里见到砖瓦的机会并不太多。但它们曾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考古队员们在广州的地下,发掘出来许多秦砖汉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却能够成为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北京路附近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一座收藏着大量宝贵的“砖瓦”的博物馆。它们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考古人员在清理“蕃”字石刻。 汉代“砖王”烧制技术 难倒当代专家 从应用上看,砖瓦是一种建筑材料。从材料上看,它属于陶。专家介绍,中国最早的陶质建筑材料是商代早期出现的陶水管,随后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左右出现了砖、瓦,如在陕西省扶风县、岐山县贺家和长安县沛镐等西周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和少量半圆形瓦当,周原遗址云塘出土了西周绳纹砖,等等。战国时期砖瓦逐渐增多,并出现圆形瓦当和文字瓦当。进入秦汉时期,砖瓦大大发展,造型多样,饰纹华丽多姿,是中国砖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所以,“秦砖汉瓦”不仅是一种带有时光味道的感怀,也是对那时期享誉世界的建材质量和工艺水平的肯定评价。 印花方砖 1996年在南越国宫署发掘时,位于南越国一号宫殿东部外的食水井附近,出现了大量的砖、石、瓦、焦木等遗物。其中的大方砖基本完整,灰白色,体型大而且厚重。经过测量,最大的砖边长约1米,厚约20厘米,重达500公斤。根据考古学者们的推测,这么大的砖应该主要是用于室外场合铺地之用。 根据之前的考古资料,即使是比较大的空心砖,一般也不过长约1米,宽约30~40厘米,而实心方砖的尺寸更要小得多。但在广州老城区中心发现的这些2000年前巨型砖,颠覆了考古学界当时的认知。这样大的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怎样烧成的?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好奇。 熊饰空心砖踏跺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推测,南越宫署出土的最大的方砖,采用的应该是自然干燥的方式。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砖的正反两面戳有多个大小相同的等距离的圆锥形孔洞,互相不连通,反面的孔洞直径略大。据推测,由于烧制这种大砖需要高温,普遍达1000摄氏度以上。且彻底烧透体量如此之大的砖时间和温度控制要求都更高,这些孔的主要作用在于烧制过程可使砖块均匀受热,能降低砖在烧制过程中变形和爆裂的风险。 专家们指出,南越国宫署出土的这批大砖,创下了几个考古新纪录:首先是出现了当时在我国其他地区极为少见的高碱釉、钠钾等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达到了14%左右,在我国建筑材料上这种钠钾碱釉还是首次发现;第二,南越王宫出土大砖不仅经过了高温烧制,而且其烧制温度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砖制品,并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中分为两类制品,即氧化气氛下的红灰砖和还原气氛下的施有独特碱釉的青灰砖。 后来学者们也曾经尝试用类似工艺烧制大方砖,虽然采用了较小的尺寸,但经多次试验都未能成功。可见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古代“高新科技”。 广州最早的 手工业工场就是砖瓦厂 关于砖瓦,在广州传奇的故事还有不少。其中一个,便是唐睿宗年间的名相宋璟教民做砖瓦建房子,以避免当时广州城中因为大量使用竹木制屋而屡屡发生的火灾。由此看来,即使到了唐代,烧制砖瓦对于一般的平民之家来说,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消费。但因着中上阶层的消费能力,烧制砖瓦的技术一代代得以传承,并且还有进步。我们在南越王宫博物馆中看到的南汉时期的花纹砖,工艺的精细程度就较之它们的前辈又强了不少。 烧砖需要有窑口。巧的是,广州目前能确知名字的手工业工场,无论官营民营,都是烧砖。 据已故著名文博专家麦英豪先生的考证,广州最早的官营手工业是甘溪灶砖瓦窑场。1953年广州市东郊好鱼岗(今淘金坑与建设新村之间)一座砖室墓出土了若干“永元九年”的砖。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这是在广州发现有纪年的属于东汉中期的第二墓例(首例是动物园发现的建初元年墓),为广州汉代考古对墓型和器物的断代分期上提供了重要依据。当中并有“甘溪灶”的字样发现。甘溪发源于白云山东麓,又名鋒鋒水。其上游菖蒲涧向西流往淘金坑、建设新村到越秀山脚,分两支注入珠江。其中一支经小北、仓边路南流,宋时称文溪;另一支经中山纪念堂东侧到吉祥路南端即唐宋时的西湖。史载,三国时交州刺史陆胤主持疏浚甘溪,建塘蓄水,供城中居民饮用。“甘溪灶”砖文的发现说明早在汉代这支溪流就是著名的甘泉了。至于甘溪灶,应该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窑场,是当时一种市场信得过的品牌。 麦英豪还指出,“甘溪灶”的“灶”字还表明,岭南的广州人自汉代以来把烧制砖瓦、陶瓷的窑均称为灶,这个词义直到今天还保留下来未改,如广东陶都的石湾镇, 就有一条由明代至今一直用来烧制陶瓷器的窑, 名为“南风灶”,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冶桥是广州历史上最早有名字的桥 麦英豪还进一步指出,1972年,广州考古人员曾在市区西边的克山清理一座大型的东汉砖墓。在墓室结券的斧形砖上打印有“永元十六年三月作东冶桥北陈次华灶”共16个字的长条形戳印砖文。永元十六即公元104年;“陈次华灶”以窑主的名字给砖窑冠名,这是广州发现最早的一处有绝对纪年的民营手工业窑场。可惜“东冶桥”位于今广州市哪个方位,已无从考查了。秦汉期间的岭南未见有东冶的地名,但秦时有东冶县,即今篮球比分直播:的福州市。汉高祖五年,闽越的无诸以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复立为闽越王。无诸以东冶为都城。 他还指出,1995年,广州发掘南越宫苑“蕃池”遗迹。在石池西南角石砌的池壁上,有若干块石板刻有“蕃”“冶”“皖”等隶字,为岭南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古蕃禺(即今广州)简称“蕃”,闽越的东冶县简称“冶”。“东冶桥”的命名是否与此有关联?如是,或可推想,秦平岭南后,随其主帅赵佗就地留戍的秦军与当地越人共同开发岭南。这些来自中原各地的秦军,其中会有不少名工巧匠,石工高手。其后过了三百年到东汉中期,他们的后裔以“东冶”命桥,也许是含有怀念其祖籍的含义。始建于1933年的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海珠桥,这个名字比东冶桥要晚1829年, 所以东冶桥是广州历史上最早有名字的桥。 ?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